品读徐志摩散文(2)

时间:2021-08-31

  徐志摩散文的语言和他的诗一样,辞藻富丽,变化错陈,沈从文说“徐志摩的作品给我们的感觉是动,文字的动,感情的动,活泼而轻盈,如一盘圆台珠子在阳光下转个不停,色彩交错,变换眩目”。他巧作比喻,将抽象化为形象,他擅于铺排,形成抑扬顿挫的优美音节,极尽咏叹声情之美。他笔锋带感情,犹如琵琶细语,娓娓倾诉,使人如促膝谈心,倍感亲切。他的散文确如沈从问所称道的,具有“诗的精灵”和“诗的气氛”,“文字中糅合着诗的灵魂、华丽与流畅,在中国,作者的散文所达到的高点,一般作者中,是还无一个人能与并肩的”(《论徐志摩的诗》)。它的缺点和他的诗歌一样,有堆砌过分之嫌。

  徐志摩的创作自然受到偶没文学的熏陶,开始他从拜仑、济慈、雪莱那里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他们侧重感情,歌颂自然,反抗时俗,冥想自由,追求口语,响往想象,爱从哲学和美学高度探索人生奥秘等特点,这些,无疑都对诗人以良好的影响。继后,他又从布莱克、哈代、波特莱尔、艾略特汲取了现代的诗艺,开始对象征、暗示等含蓄美的探求。他译过布莱克的《猛虎》(并以此为自己的诗集命名),还专程拜访了哈代,并翻译了他的诗十多首,以至有日恩说他的诗颇有哈代之“神韵”。但徐志摩并没有生搬硬套他人的模式,而是立足于自己民族的性灵予以汲收,能把我过古典文学的神韵和手法,和外国文学的艺术特色融会、汇一起,创设自己的艺术世界,熔铸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新风格,正如卡之琳所夸赞的:“深得西诗的神髓,完全实行拿来主义”。新文学史家唐韬曾指出:中国凡是有成就的著作家,“开始时是取法于外国,以后逐渐摆脱了那些著名作家的影响,从中国历史的优秀传统中吸取营养以铸冶个人的风格”。徐志摩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