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赏析100字(2)

时间:2021-08-31

  词的上片是登高远眺,由物及人,触景生情:先写秋高气爽的南国秋色——水天相连,苍茫清冷,江天无际,秋色无边;接着写山的形状——挺拔秀丽如“玉簪”似“螺髻”,既绘形绘色又抒情传神,面对眼前的美景,词人想到的却是沦陷区无知无情的山此时也因中原沦丧而向人们“献愁供恨”;最后写登楼远眺,并由外物联想到自身——似“断鸿”的辛弃疾22岁时率众南下,离开沦陷区父老兄弟的他就像一只失群的孤雁,而他的报国忠心却至今仍无人理会,只能空佩宝剑伤心地站在赏心亭上看夕阳西沉,听孤鸿哀鸣。

  词的下片是借典抒情,以之明志:先通过古人古事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既不愿像张翰那样只思莼鲈美味,也不愿像许汜那样只知“求田问舍”,其中的“休说”“怕”“羞”等字从反面入笔,表达了词人不甘从俗、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接着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细说自己报国无门、岁月蹉跎的苦闷心情;至于“可惜”三句,则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的“忧愁”所在——国势日益衰微,而自己却不得不虚度年华;最后三句以问作结,照应前文,写了词人忠贞爱国却无人理解的苦闷:有谁能想到唤来歌女抚慰英雄的忧伤?男儿有泪不轻弹,英雄如此落泪,可见其已伤心至极!然而,让更人伤心的是,英雄的心境竟然从不被人理解。这与上片中“无人会,登临意”前后照应,读来的确让人荡气回肠。

  从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看,这首词充分显示了辛弃疾矢志报国的情怀与壮志难酬的悲愤交织而成的那种特有的沉雄豪壮的“稼轩风”。“千里清秋”“水随天去”“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胸怀报国大志,耻于“莼鲈之思”“求田问舍”,气度是何其豪壮!悲恨填膺,无人理会,国势危殆,无路请缨,虚度光阴,空洒英雄之泪,感情是何其沉郁!全词就是这样豪情郁气,一并交织,将词的壮美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