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与词的用典(2)

时间:2021-08-31

  二、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宋):

  第一个阶段,词开始,似乎就是掉在胭脂堆里,专事刻红雕翠,描眉画目,言辞华艳,浮靡、香软浓腻。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第二个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第三个阶段,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个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对豪放词贡献最大的是苏轼和辛弃疾,苏轼开创了豪放词,而辛弃疾极大的发展了豪放词。

  三、苏词与辛词之不同

  苏轼于花间词、南唐词及柳永以来一脉相承的婉约派外另开豪放词派,并全面革新词体,彻底打破了词为“艳科”的局面;南宋词人辛弃疾继承之并将其推向高峰。他们都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用词娱乐、抒写男女恋情及离愁别绪的传统,扩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宋词的语言和表现力;他们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博大的胸襟、奔放的情感、真挚的情怀,开创了豪放一派,奠定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二人的豪放词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是由于两位词人所处的时代、个人生活经历不同,思想性格、艺术追求的差异;使苏词和辛词表现出的豪放之气风格迥异。正如王国维所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唐圭璋《词话丛编》第5册)何谓“旷”?何谓“豪”?郑骞更进一步阐释:“旷者,能摆脱之谓;豪者,能担当之谓。能摆脱故能潇洒,能担当故能豪迈”。“能摆脱,故凡事总由窄处往宽处想”,苏轼就是这样。虽屡遭贬谪,如被流放到澹州、惠州等荒凉之地,而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中,却能“吟啸”、“徐行”,视若等闲,无丝毫窘迫畏缩之态;“一蓑烟雨任平生”,表明词人已彻悟人生旅途中与风雨相伴为必然之事。这就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能担当,故凡事虽由宽处往窄处想,甚至窄到无地自容,无处可走”,辛弃疾正是如此。他南归后,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恢复大业,却始终不能亲到前线;最后到了镇江任知府,正筹划抗金大业,就又被调离原职。所以,辛词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沉郁情结。尽管他政治上的风波远比东坡要少,但那份豪气中所露出的无奈却远胜于东坡。正如《菩萨蛮·书造口壁》。

  (一) 内容方面

  1、 题材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所以刘熙载说:“东坡词似是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也。”(刘熙载《艺概》卷四)后人常用“以诗为词”来概括苏轼的特点,着眼点也主要在题材和内容与诗的相似性。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他以写诗的超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苏轼对词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最终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苏轼在词中表现出辞气激昂,境界阔大之旷达的气势。

  辛弃疾在继承苏词豪放词风的同时,把词引向比苏轼更广阔、更激荡的现实。他的词纵横挥洒,慷慨激昂,有的抒写恢复中原的雄心,有的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的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写田园生活的幽静,但热爱祖国是他一生创作的基调;使词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辛词艺术上的独特成就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辛弃疾发挥了词在抒情、状物、叙事、议论等各方面的功能,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经传、辞赋等各种文体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对豪放词做了更深的开拓和大力的发展,把词提到了新的高度。辛弃疾是南宋词坛上豪放派领袖。辛弃疾的豪放词风透露出更丰富的内涵和底蕴。他的创作给了我们许多另外一些词人所没能给予的东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两首词题材都是登临怀古。前者雄奇的景物,怀古的豪情,造就了旷达超逸的艺术风格。它超越历史时空,旷达高远,怀古是追慕前代英雄的千古丰功伟业,基调明朗开阔;而后者抒写词人在夕阳景色中自己孤独忧愤的心境,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慨溢于胸中,怀古是抒发自己胸中的抑郁悲愤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