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赏析 —席慕容(2)

时间:2021-08-31

赏析:

  慕容的文章,就像她的诗一样,并不华丽,用简单的词句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这是我永远也学不到的。

  她的散文里透出了一丝丝轻可绕齿的悲伤,却令人牵肠挂肚,这种感觉就像在喝柠檬水一样,清新却又有一点点苦涩,但就是这种苦涩让你那么钟情。慕容不愧是一个能够编织悲伤的巧手。

  我觉得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牵肠挂肚的思念。作者用两代人用同样的方式的不同思念勾勒得如此的清澈可人,美丽的错误在这里是如此的悲伤,就像美丽的谎言,荆棘鸟一样的传说一样的悲哀,最后的那一句话那么令人心疼,仿佛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固执地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一样的心情,一样的心曲,让我们不觉辛酸,如果是一个游子恐怕还会滴下几滴同感的泪水,因为他们也曾经这样非常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思念自己的故乡。

  这是一段平淡素朴的生命记忆,一支幽远缠绵的抒情小曲,一种纯真且深沉的心灵探索。掩卷静思,除了品味那绵长的余韵,我们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叙事散文所独有的精彩与魅力。

  作者讲述的两段往事本算不上什么故事。第一件事只是尘封于记忆深处的一张发黄的照片:一个初中的孩子,无法理解父亲的失落和懊丧。因为,在那“长城外,古道边”的淡淡愁绪之中,沉积着父亲全部的人生体验--不单单是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怀乡自然是其中最深郁的、最敏感的情结。

  于是,作者只好“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不知如何是好”。这个富有象征意味的镜头,为我们解读第二件往事留下了一条伏线。

  那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有了“外婆歌里唱的"而"我没有见过的燕子”。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她在心中一遍一遍地唱着这首歌,唱给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也唱给了自己的外婆。至此,我们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叙事中的象征与寄寓。正是这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将情感的潜流引导出文意的表面,使平淡的生活琐事沉重起来,丰厚起来。

  那么,是什么样的情思萦绕在作者的心中?甚至隐约回荡在从外婆、父亲到孩子四代人几十年的生活空间之中?是剪不断的往昔,是理不清的乡愁

  因而,当燕子变成“乌秋”而飞走的时候,作者“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于是,才有了文章结尾的深刻追思:

  “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这是一种交织着省悟与震撼的生命体验,一种源于严肃的生活态度、博大的人生襟怀的生命智慧。感情升华为哲理,乡愁成长为旷达。对文章自身来说,含蓄蕴籍的回忆与叙事,以情理交融的议论画上了一个沉甸甸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