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席慕容诗歌中的“花”意象看女性情感意识(3)

时间:2021-08-31

  二、从“花”的主题意象到抒写姿态

  诗歌作为抒情的艺术载体,作为寄托情感的意象,是“一种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情感的复杂经验,是一种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各种观念的集合。”[4] 所以,意象的情感不等于单纯感性。细看席慕容的诗歌如《山樱》《悬崖菊》、《菖蒲花》《蝴蝶兰》《野姜兰》《鸢尾花》《契丹的玫瑰》等都以“花”作主题意象构成诗篇,有着对感情细腻的崇拜倾向。创新不是哗众取宠,但笔者认为,诗人的创作可尝试多角度,避免运用意象的单一和直白,由于“花”的意象已从中国历代文人雅士那里运用得登峰造极的状况,所以后人事实上是很难超越的,又或者可以从意象本身特征进行多维度思考,如冯至的《蛇》,

  用“蛇”的意象比喻寂寞就是一个很好的超越。

  总的来说席慕容以“花”作主题意象的诗篇易出现以下情况:

  1.象征的公共性

  在《缘起》、《菖蒲花》《蝴蝶兰》《野姜兰》《鸢尾花》《契丹的玫瑰》《莲的心事》等诗篇里,“花”都成为纯洁的代表,象征的寓意都带有公共性,多是女性情感意识的流露,而且都带有一定的悲情,许是错过、许是孤独、许是等待、许是无奈,感性的思绪多于理性。

  2.内容雷同化

  上面已提到,“花”的意象已从中国历代文人雅士那里运用得登峰造极的状况,所以在席慕容的诗篇里“花”的含义并不富有表现个性的特征,它的内容主要是花与爱情,花与青春和花与生命。但意象的最美妙存在状态,应是它的暗示性、模糊性、多义性和超越性。

  三、结束语

  诗歌这种文体在中国现代文坛中处于一个并不活跃的状态中,席慕容作为一名女诗人名声享誉中国大陆,有她的过人之处。本文选取了席慕容三篇的经典诗歌,都是以“花”为主题意象的,并分析了其中的女性情感意识。但笔者认为,席慕容的创作抒写姿态与其说是“风格”,不如说是创作的模式化,从“花”的主题意象上便可看出审美视角单一的毛病。再是,感情高于语言,存在与语言内部,成为语言的张力,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载体,但情感应是表现而不是显露的。  参考文献:

  [1] 庞德.回顾[M]郑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132.

  [2] 席慕容.《席慕容经典作品》[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7:13-78

  [3] 陈剑晖.散文的诗性意象[J].社会科学辑刊,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