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范例(3)

时间:2021-08-31

  (2)、知识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 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

  B:闻到的:稻花香 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环节简析]:“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

  2、品读下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