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债短篇小说

时间:2021-08-31

  文/桃花驿客

  马上就到年根,南方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残叶萧瑟,草木枯荒,日光也收敛了许多。北风袭来,还真让人有点冰寒彻骨的感觉。但这一切似乎难掩大地的躁动与生气;依然阻挡不住人们出行购物的热情;大路上红男绿女,欢天喜地。车来车往,络绎不绝。村头谁家新洗的被单,晾成一片迎风招展,给单调的季节增添了几分流动的色彩。小院里热气腾腾宰杀年猪的情景显得繁忙而喧杂;还有悦耳的鞭炮声伴着迎亲的车队缓缓推进,场面更是热火朝天。人间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和浓浓的年味,似乎要把这沉寂了一年的喧嚣在这一刻尽情释放。此时天南地北的游子们,目标基本一致——跋山涉水,归心似箭。

  每年这个时候,邱老二都会带着工程款从遥远的北方赶回来。今年好像有点例外,比往年整整迟了半个多月。

  邱老二出生在鄂东北的一个边远乡村,初中毕业后就随哥哥到东北做瓦匠。他四十出头,清瘦但显得精明,谨慎中透着狡黠。七年前,他凭借灵活的脑瓜和一张巧嘴在东北干起了包工头。大哥和小弟也乐意扶持他,毕竟自家兄弟,到年底还可以多给一打。

  这几年,中国房地产进入鼎盛时期。国家三令五声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这让外出打工的人省却了不少后顾之忧,也从中得到实惠。邱老二也乘着这股东风,完成了原始积累。说是有钱,但跟其他的包工头相比,他只有给人提鞋的份。

  他的工程规模说大也不大,就是给建成的房屋主体抹灰。十多个人的队伍,最多的时候也没超过二十。他生性吝啬,总在一些小事上做文章,以达到开源节流克扣工钱的目的。就说工人伙食吧;别的工地一个星期改善两次伙食,而他只加一次。别的工地抹一米灰给四元,而他却只给三块八。时间一长,也就名声在外,也没有几个愿意跟他长期干。还好有兄弟和几个表亲托着,再找几个在外打游击的人,随便一凑就是个班组。这种小农经济意识直接阻碍了他做强做大的发展道路,也让他永远停留在起步阶段。一年承包三四栋房子,产值不到二百万。去除人工成本和生活开支,一年下来也能剩个二十几万。通过几年的努力,身上倒也攒了百八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