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芈月传网友对小芈月的评价(2)

时间:2021-08-31

  找漏洞

  史实性差错 被网友深挖

  与自己的姐妹篇《甄嬛传》不同,《芈月传》是根据历史上确有其人的秦宣太后的历史改编而成,既然不属于架空历史,就难免被不少眼尖的观众挑出刺儿来。

  首播当晚,剧集中先后出现了商鞅、楚威王、屈原等历史人物。有观众指出,商鞅被车裂是死后处刑,而非剧中展示的生前受刑;商鞅被车裂的时间是公元前338年,屈原的出生日期则是公元前340年,不可能出现剧中屈原谈论商鞅之死的情节。就连为向夫人助产的巫婆所唱的歌曲,也被观众指出是几十年后才被屈原写出来的《九歌·东皇太一》。

  诸如此类史实性差错可能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发现,而另一类“今文古用”的常见漏洞,则很容易被普通观众察觉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出自西汉,‘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是现代汉语用法,这种‘秦说汉语’的漏洞,如果出现在架空历史剧倒还说得过去,但出现在号称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的历史剧里,就多少有点难为情了。”有网友批评道。

  曾经因为考究的服饰与语言而被力赞的《甄嬛传》,也养刁了观众的审美口味。《芈月传》的故事被设定在战国时期,电视画面整体的色调方面,剧组采用的思路是“秦国尚黑,霸气内敛;楚国尚红,灵秀鲜艳”。不过,不少观众吐槽,这种设定虽说从视觉大方向上看没问题,但具体到人物的服装,“还是过于艳丽,楚国人大多是佩戴玉石制品,而不像剧里那样穿金戴银;衣服的质地也太过现代,棉麻感太弱,没有秦朝时期的年代感。”还有更较真的观众,专门找来了古代官员的官帽形制,对比剧照而指出剧中版本“过于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