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剧青岛往事幕后的感恩

时间:2021-08-31

  如果说《红高粱》重新塑造了鲁剧在大众心中的老牌地位,正在央视播出的《青岛往事》则是鲁剧的又一次发力。作为鲁剧幕后的领军人物,《青岛往事》导演张新建格外低调。他多拍年代剧,曾经执导过《闯关东》、《知青》、《老农民》,在他的作品里,“家国兴衰录,乱世儿女情”是永恒主题,也是鲜明的特色。

  张新建为青岛拍城市传记

  2013年,张新建花费了半年时间筹拍这部集传奇、励志、商战和情感于一体的年代剧《青岛往事》,希望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真实。《青岛往事》从1905年胶济铁路通车到1937年抗战爆发开始,三十二年间发生在满仓、天佑和德发三个结拜兄弟身上的故事,真实再现了青岛开埠时期的社会风貌,描述了第一代青岛移民的创业之路。

  这部剧是著名编剧赵冬苓继《北方有佳人》、《叶落长安》、《雾都》后,为青岛量身打造的城市传记。张新建作为山东人,带着对青岛的深厚感情,决心一定要拍出青岛这座城市以及青岛人的风貌和精神。

  “最初我们的想法是《青岛往事》一定要找青岛演员来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渤,满仓这个人物很朴实,看似很笨,实则有大智慧,黄渤无论是从人物形象还是性格特征上都跟满仓很像。于是我们就定了黄渤来演,可是当时不凑巧黄渤没有档期,本来我们的戏是2012年9月要开拍的,我说等。于是我们就等了半年,直到2013年3月份,黄渤有了档期才开拍的。”

  年代剧更能承载对命运的思考

  为了拍好这部戏,张新建导演做了很多的功课,“青岛档案馆就去了两次,找了很多专家做历史顾问,我们要把文字和图片的东西转化成影像,必须要明白这些人当时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要尽最大可能做到历史的还原。”

  从《闯关东》到《老农民》再到《青岛往事》,回首张新建的影视作品,不难看出他对年代戏情有独钟。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年代剧很容易呈现出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时代风貌——前清遗老尚存,海外洋商争叩国门,恶邻环伺虎狼在侧,军阀混战局势瞬息万变;胜利和失败,失望和追求,苦闷和奋起,令人目眩地交替出现,生活在其间的人们,自然而然地被时代赋予了波折跌宕的命运。而这一特点在张新建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跳出具体的剧情,还渗透着关于历史和人物命运的深入思考。

  在《青岛往事》中,张新建想表达的是:“青岛人在‘五四运动’之前几乎没有国家的概念,清末被割给德国做租界,后来又被日本人占领。面对不同的人,人们如何做事如何生活。我觉得这个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