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小说最新解读(2)

时间:2021-08-31

  【例证之二】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因为看戏,凤姐说一个小旦的扮相像一个人,众人心知,都不肯说出。史湘云口快,说像林黛玉。宝玉怕他惹恼了黛玉,当时就冲她使了个眼色。这一下,“落了两处的贬谤”,湘云和黛玉都生宝玉的气。宝玉回去之后,越想越无趣。大哭之后,提笔写了一首偈语诗:“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怕他人看不懂,又作了一首【寄生草】词,附于偈后。

  林黛玉见宝玉这一回果断而去,不同往昔,以寻袭人为借口去看宝玉动静。看到宝玉留下的偈和后附的词,拿回去先后给湘云和宝钗看。宝钗看过偈和词后,笑说:“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支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就把偈和词“扯了个粉碎”,递与丫鬟,让她们快烧了。

  黛玉的反应是:认为宝钗不该把宝玉的偈和词撕掉,她表示自己“包管叫他收了这痴心邪话”。

  三人同到宝玉处。黛玉是一进门就笑着对宝玉说:“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你有何贵?你有何坚?”宝玉无言以答。黛玉又说:“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二句在后。”黛玉续的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宝钗接着林黛玉的话说:“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

  这时,黛玉接着说:“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来,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

  结果当然是,宝玉放弃自寻烦恼的想法,不再参禅。

  提示与点评:

  一样的目的:都是防止宝玉因为参禅,走火入魔。但是方法截然不同:黛玉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宝玉明白,自己的纠结和感悟是多余的,幼稚的。而薛宝钗,则如同两脚书橱,煞有介事、一五一十地向宝玉讲述人所共知的禅宗故事

  黛玉是少女本色,宝钗是学究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