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毕飞宇:写作成本高产出低 不鼓励孩子写作(2)

时间:2021-08-31

  “最早对我有影响的是乞丐”

  毕飞宇还谈到对自己人生最早有影响的角色——乞丐。“我出生在60年代的乡村,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乞丐到村子里要饭,乞丐穿得很破,一家一家要饭。”

  他至今对其中一个乞丐印象特别深刻,“他每次到我家门口,母亲都会给他一点饭。但他和其他乞丐不同,穿的衣服没有零零碎碎,都是缝线的。同时,大部分乞丐要饭后赶紧吃完走到下一家,吃得很狼狈。但那个乞丐要饭后,都到一棵树旁边坐下,像居家过日子一样,非常体面地把饭吃完。”

  “也许我就是一个乞丐,来到这个世界,不管是写作还是做其他事情,从精神上来讲,还是一个乞丐。”毕飞宇说,“对我来讲,不管衣服多破,把它缝好;不管那口饭来得多么布衣,要保持一个好的吃相……我对碗里面那点米、那点白颜色给予尊重,把它吃好。”

  毕飞宇其人

  毕飞宇,当代著名小说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创意写作坊指导老师。

  他的作品得到广泛认可,获过诸多奖项:如短篇《哺乳期的女人》、中篇《玉米》获得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Three Sister(《玉米》、《玉秀》、《玉秧》)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长篇小说《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他的《玉米》、《平原》、《推拿》、《青衣》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德、西等20余种语言出版发行。

  “我永远不鼓励孩子写作,因为写作对你的未来会构成什么,上帝都不知道。这是一个高成本低产出的活,所以我不会蛊惑、诱导任何一个孩子去写作。我唯一干的事情是,你爱了,我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