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小说评论(2)

时间:2021-08-31

  小说不够厚重,不仅是缺少具体情节(小说影视化都会面临的问题,状态多内心想法多,具体动作少),在核心人物关系和故事主题上也相对单薄。考虑到当年喜欢这篇小说的读者已经不可能在沉浸于这种简单小情感里,就需要做一个有倾向的改编。

  以上是电影立项初期需要明确的市场判断。

  几个主创提供不同的角度,目前媒体上主要读到两条:1.第一编剧林咏琛上来用了个悬疑的讲述方法。2.第二编剧吴楠认为不喜欢安妮宝贝的人很多,要找到原因所在,多站在不喜欢的人(包括随年龄粉转黑)的角度讲故事。

  再往下是导演曾国祥想把这样一组反差极大的人物做一个人生互换。监制陈可辛跳出来说这个主题忒高深忒文艺了,观众接受会不会有困难?曾国祥说,那就做得耐嚼一点,不断反转增加悬疑效果。

  所以先是有了一个故事核的基本差别。以下是复制我的研究笔记:

七月与安生小说评论

  之后是人物性格差别。同样来自笔记:

七月与安生小说评论
七月与安生小说评论

  经过这样的改编,人物性格更立体饱满,冲突点有更复杂的心理动机而显得不再那么单纯,变得暧昧。七月作为请感受到侵害的一方,性格调整后有了更大戏剧张力的基础(于是可以撕逼)。

  你们仔细比较两者差别,会发现非常大的不同:小说里安生是全方位羡慕七月的,包括喜欢上她的男票,主动勾搭,一直苦苦追寻最终也不能真正如愿于是死掉,这是一个完整的悲剧人物。改成人生互换主线以后,实际上七月有隐藏的邪恶性格,她也一直羡慕安生的随性,尤其嫉妒她可以获得家明的心,于是做出改变苦苦追寻直到死掉,这是一个完整悲剧人物的人生轨迹。  以上是为了说明,为了改主线,让主题深刻,并且保持原小说忧郁调性也就是悲剧效果,死的人自然会换。

  另一部分改编比较显著的就是导演不停加反转,这样可以把改编后人物的多层性格展现出来,以下为笔记:

七月与安生小说评论

  结合以上,你们感觉电影结尾比小说好的原因在于:

  1.主题更深刻,不再是讲那个年龄段的小情感,而是放在更长时间的人生历程和无奈。

  2.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人物的行为动机也就充分了(你的性格决定你怎么做,原小说七月那个性格就不会做出太戏剧性的事情来,矛盾就不会强,故事就会温吞)

  3.集中更多高强度矛盾,同2。

  4.通过悬疑感的营造带领观众的情绪起伏,观影感受上也会有我操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5.原本大出血后死掉是找喷的梗,现在这样处理至少不那么狗血。

  所以,绝不是只有结尾的差别,还有可多,比如那个内衣的意向完全是电影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