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4)

时间:2021-08-31

小石潭记教案 篇5

  内容预览:

  《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识记下列文言(常见)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寂寥 幽邃 居 隶(实词) 以 可 以为(虚词)

  理解下列语句中文言词的活用:

  心乐之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2.感受小石潭独特的自然景物美和作者游乐的心情体验,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准确传神。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准确传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坐小石潭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心理感受。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预习要求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主要作品。

  2.诵读课文(不少于三遍),借助注释口译全文,发现标记疑难词句,并试行索解。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方法一:本文寓情于景,可诵《江雪》导入,赏析诗中的景与情,引导学生领会柳氏的诗和游记景中寓情、寄情山水的特点,便于学生把握课文中的景与情。

  方法二:本文抒发的是作者遭贬后的心情,可适当从了解作者的身世遭遇及有关诗文(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入。

  二、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或示范,重点是对长句朗读节奏的把握和感情的处理。

  3.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讨论解答。着重理解以下重点词句:

  (1)“以”的用法:全石以为底(作为,成为) 卷石底以出(而) 以其境过清(由于)

  (2)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而行。

  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心神凄凉,令骨子感到寒冷。(或按课文注解译)

  心乐之(意动用法):心里以之为乐(或:心中为此而高兴、心中感到高兴)。

  ⑶根据“教学目标2”,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通译全文。

  ⑷整体感受全文的感情脉络:作者因遭贬失意而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潭水便感到高兴,水之清、鱼之乐又带来了片刻欢愉,但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的悲凉心境,感情由“乐”而“凄”。

  三、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最具特色,特别精彩?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完成课后“阅读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揣摩品味

  1.根据上一课布置的“练习2”进行汇报交流。

  2.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进行讲评,重点归整出以下内容:

  第一段:①听觉:未见水先闻声,喻以玉响,清脆悦耳。

  ②视觉:清;触觉:洌;精练传神。

  ③视觉:石奇,形杂,树木青翠,富于变化。写石写树,都衬托水之“清”,全段写发现水潭之乐,句式整散结合,用语简洁自然,节奏张驰有致。

  第二段:①“空”:如无水之境,突出“清”。

  ②光与影:亦见水清。

  ③静与动:游鱼忽静忽动,悠然自得,可爱之至;

  ④“乐”:拟人。全段以鱼写水,既写出鱼之可爱,也写出水之清澈,又写出人之欢愉。

  第三段:写溪之曲折,比喻巧妙,生动形象,特征鲜明。“斗”与“蛇”,一静一动,光线或明或暗,突出其曲折;“犬牙”比喻岸石,突出其参差错落。

  第四段:写四面环境,突出“寒”、“清”的特点,寄寓作者心境之寂寞。

  第五段:交待同游之人。

  二、熟读背诵

  要求学生熟练而有表情地朗读,有可能再将全文抄写一遍。当堂背诵课文。

  三、比较拓展

  1.根据“练习8226;探究”一:讨论本文与《与朱元思书》、《水经注》中写水写鱼的异同。

  理解:三文都以鱼写水之清,吴文、郦文都直接写水,柳文则作侧面描写,不着水字,却处处写水,以鱼、石、影的清晰可见反衬水的清澈见底。柳文还移情于物,以鱼之乐表现人之乐。

  2.有条件,还可以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写遭贬后的心态作比较,谈谈看法。

  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不必统一认识。

  四、课后作业

  1.选择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相应练习。

  2.阅读《课外阅读》(八上)中元结的《右溪记》一文,比较两文写法上的异同。

小石潭记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教学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采用“讲练评”相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五、教学设想:

  多读。多媒体以及其他的现代技术协助教学。把学生自主性学习调动到极致。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小组预习情况,然后小组长作点评、

  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

  为屿y为嵁kān佁然y

  俶尔chù翕忽xī差互cī

  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来选取几句或者一段来读,然后其他小组对其做点评、

  三、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然后各组推荐一名男生女生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

  2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

  3解释重点词句意思(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到每个小组去,让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在这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作点评和补充、

  (1、(小组A、读第一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注意好句中停顿、语言的节奏、

  重点词句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水尤清冽寒冷

  (2、(小组B)读第二小节,要求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重点词句1、日光下澈向下,澈,穿透

  2、影布石上照映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小组C)读第三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游历的兴趣。

  重点词句1、明灭可见或现或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3、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小组C)读第四小节,要求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重点词句1、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师总评: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作点评和补充。

  四、问题探究

  研讨下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可以小组先讨论,把你这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派代表来展示成果、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石(潭石、——奇

  水(潭水、——清(写鱼是为了写水,侧面烘托、

  势(潭势、——曲

  境(潭境、——幽

  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特点描绘了小石潭的景物,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小石潭记教案模板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1.小石潭记教案

2.小石潭记教案

3.《小石潭记》教案

4.《小石潭记》 教案

5.小石潭记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6.小石潭记教案汇编8篇

7.小石潭记教案汇编10篇

8.小石潭记教案汇编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