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片段实录及评析(3)

时间:2021-08-31

三、叩响词句之门

  师:在同桌的帮助下,我们已经成功迈过了第一道门槛,相信这第二道门槛也不在话下。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自由译文,译文要求:忠实于原文,表述要明确,语句要通畅。(屏幕显示译文要求)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由译文。用横线标出自己的疑难词句。

  师:同学们,把自己在译文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词句交给小组内其他成员吧。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解决译文中的疑难。

  全班交流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难词句。

  师: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小组合作的成果如何。我来读,你来译。(屏显重点词句的翻译。)

  学生正确而流畅的翻译句子。老师强调特别注意“西”“可”“犬牙”“以”等实词的意思。

  从检查的效果来看,老师要适时纠正学生在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不足和误区,并适当评价此环节小组合作的情况。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发挥小组合作这一大优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再次体会到互助合作学习的乐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文言文翻译的三个基本原则上“信”、“达“、“雅”。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不必过多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此环节完成学习目标一。)

三、 梳理行程

  师:现在老师将课文范读一遍,同学们在听读的过程中,把自己手中的笔想象成一部DVD,而你自己就是一位摄影师,请把握好你的镜头,理清柳宗元领我们游览的路线。

  师范读课文,生梳理行程。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热烈讨论)

  师:(引导学生回答)柳宗元带着我们从“隔篁竹,闻水声”的竹林中“伐竹取道”时发现小石潭,然后将远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让我们看到了潭底的全石,近岸旁如坻、如屿、如堪、如岩的卷石。又让我们欣赏了覆盖缠绕摇动连接随风飘荡的青树翠蔓。他又渐渐走近到潭中,对潭中的鱼儿进行了特写,然后又把我们带到潭水的西南方向去探寻源头,他并没有在此过多停留,反而将我们带到了四面竹树环合的潭上,他想小憩片刻,没想到这里不容他久留,他“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看来,柳宗元先生为了让我们更全面的欣赏到小石潭的美景,他不是停留在一点上,而是移动自己的脚步,向前走去,引领我们欣赏到不同的景点,他在无形中已经交给了我们游记散文的一种写法——“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适时点播,让学生轻松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