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三、 赏析余光中的《乡愁》

  1、 自读全诗

  2、 好的诗歌配以合适的音乐朗诵,会更有感染力。下面请同学们听两首曲子,你来选择一下,余光中的〈乡愁〉配什么音乐比较好?(画面配乐,屏幕显示为背景音乐一、背景音乐二)

  3、 评价选择适合的音乐。(学生迅速选择出背景音乐二,并说出感受。教师加以肯定。介绍两首曲子,指出第一首是第二首是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

  4、 请一同学配乐朗读

  5、 放多媒体(画面及配乐朗诵)。请刚才朗诵的同学比较差异。

  6、 学生边听录音边跟读。

  7、 齐读。教师作出评价。

  8、 模仿着读出了感觉,对诗歌的理解是属于感性的,为什么要这样读还要由诗的内容决定。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诗中是怎样体现这种情绪的?

  明确: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将抽象的情绪物化 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明确:这是正语反说,反衬出思乡之情的浓烈。

  9、 一般来说,诗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就一、四两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学生发言,教师点拨,不断挖掘诗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想象)

  10、 请同学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每节诗的大意。(屏幕出示板书)

  11、 根据板书找出诗的顺序。(学生着重于时间顺序)

  12、 交流其他乡愁诗。(学生回忆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有个学生说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教师提醒这不是乡愁,而有一种回乡后的喜悦和感慨。)比较与本诗的不同。经过点拨,学生明白了本诗超越了个人情感,注入了爱国情感。

  13、 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四、 1、听席慕蓉的〈乡愁〉朗诵带。

  2、齐读(教师点拨朗读不到位的地方)

  3、看录象(中秋之夜,海峡两岸共度佳节的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即席朗诵席慕蓉的〈乡愁〉,提醒同学注意离别大陆多年的观众的表情)

  4、根据这两首诗的提示,结合你的课外历史知识、生活体验从老人的神情想象他的内心。

  五、 我们同学人生走到十五、六,总也体验了一些酸甜苦辣,请大家用一两句诗意的话写自己的乡愁或其他情绪。尽量用上意象。(出示下水诗句)

  六、 学生思考时,播放背景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七、 学生交流。

  八、 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给席慕蓉的〈乡愁〉写教案或赏析文章。

  2、 谈谈你对诗歌这种体裁的理解。

  3、 任选一个角度或物象(如:季节、色彩、情绪、校园)写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