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乡愁》教案(2)

时间:2021-08-31

二、朗读全诗: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节奏美感。

  (先请同学领读,再全班朗读)

  1、读准节奏

  2、体会情感节奏

  (朗读中揣摩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3、体会节奏美感

  (教学设想: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新诗尤其如此,它感情奔放,挣脱了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枷锁,虽无固定格式,不讲究语言外在格律,却有内在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通过朗读理解节奏美感,是理解这首诗的敲门砖。)

三、分析全诗:

  1、提示:

  意境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我们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马上就能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情由景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便是诗的意境。那么,这个意境我们是如何领悟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这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落寞的气息。这些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

  诗中主要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板书)

  2、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意象前的形容词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板书)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总结:

  这首诗成功在于它有新颖意象,区别于一些诗歌意象的单一陈旧。以往有些诗歌的意象要么沿用约定俗成的稳定意象,如柳(送别),月(思念),这样难免落入窠臼;要么意象较为单一,有时虽有多个意象,但由于特征差别不明显,难免有堆砌繁杂之嫌。

  因此在意象的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达,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现代生活的实景,它们是单纯的,却明朗、集中、强烈,新得真切,新得奇特。

  它们又是丰富的,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这就是诗的内在张力,使全诗含蓄、饱满,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仅仅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3、这些意象所反映的感情与主旨“乡愁”之间如何有机联系?

  (1)围绕主旨——并列(板书)

  (2)时序延伸——递进

  说明:

  (1)诗歌结构上采用了并列的方式,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主旨,因而诗歌包含的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乡别等内容,既在客观上具有独立性,能使读者体验诸多不同的愁滋味,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一个人生旅途的广袤空间。

  (2)意象组合上并不单纯采用并列方式,而是还分别展示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延伸的时序,使诗的情绪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这种意象的递进融进了作者漂泊生涯的邈远时间。幼儿时念母情浓,年轻时恋妻情重,与母亲的死别更把人生的哀愁推向高峰,但不论生离还是死别,都比不过乡愁更为深广,随着年龄增长,人生理智逐渐成熟,终于达到从一己亲情到对祖国故土热爱之情的飞跃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