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诗歌意象与生活情景的联想相结合,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抓住这首诗“真挚的感情、鲜明的形象和优美的韵律”这三个明显特征,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深切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诗歌优美的韵律。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师生互动和教师总结归纳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

[ 教 学 过 程 ]

[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刚刚学过的《静夜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指出“乡愁” 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而台湾人民的思乡之情更深切、更感人,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先齐读,再听配乐朗诵,找出差别,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听后师生一起评价,特别注意朗诵时的语气和节奏。

  提问: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乡愁?(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形象的?(以时间为顺序)

二、师生互动,想象构图

  1.教师范读诗歌的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