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作文(3)

时间:2021-08-31

文天祥《过零丁洋》读后感2

  读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后.我感慨万千.他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诗,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文天祥《过零丁洋》读后感3

  同学们都知道南宋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谭嗣同《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也曾写下《过零丁洋》演奏他的爱国心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过零丁洋》。

  通过预习,我们都知道《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他是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他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他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其中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相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