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理解(2)

时间:2021-08-31

二:

  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1分)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D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9、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全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三:

  (1)诗的前两句写所见:        、        、      、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2)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请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参考答案

  (1)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杨柳

  (2)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四: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      ”或“      ”;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       ”。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      ” 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4)一片”与”万仞”对照,明写了什么?暗写了什么?答:

  (1)自下而上   由近及远   上   反衬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4)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

翻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