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故乡的食物》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1-08-31

  篇一:《故乡的食物》读后感

  《故乡的食物》内容简介:“鱼羊为鲜”。有一位老同志是获鹿县人,是回民,他倒是吃羊肉的,但是一生不解何所谓鲜。他的爱人是南京人,动辄说“这个菜很鲜”,他说:“什么叫‘鲜’?我只知道什么东西吃着‘香’。”要解释什么是“鲜”,是困难的。我的家乡以为最能代表鲜味的是虾子。虾子冬笋、虾子豆腐羹,都很鲜。虾子放得太多,就会“鲜得连眉毛都掉了”的。我有个小孙女,很爱吃我配料煮的龙须挂面。有一次我放了虾子,她尝了一口,说“有股什么味!”不吃。

  故乡的食物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很惊叹汪曾祺先生对生活有如此细致的观察,敏锐的体验。娓娓道来有一点淡,汪曾祺是更有味道,更有力度的讲述——不是炫耀,也没有说教——凭借的是那一种对生活的浓浓的兴趣和热爱。——最好口味杂一点,从北京的豆汁到广东的龙虱都尝尝;耳音要好一些,能听懂几种方言。否则是个损失。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

  故乡的食物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汪曾祺有一点讲车轱辘话。一个食物,不同的文章里都会写到,其中的警句都是一样的。不过这个也说明,汪先生前后一致,观点不带变的。其实故乡的食物不只是淡淡写了他故乡的食物。除了高邮咸鸭蛋意外,书里面还写了不少他在昆明、内蒙、杭州等地难忘的食物,有的还相当专业。汪曾祺对身边的食物非常细心,什么食物在不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特……

  篇二:《故乡的食物》读后感

  第一次读汪曾祺先生的书,很喜欢。晚上忙完烦杂的家事后,靠在枕边,慢慢地品,每晚读几篇,不间断地全部看完。汪曾祺谈吃,并非什么名馔大菜,反而都是些日常吃食;似乎是在闲聊,不经意间却流露出淡雅的文化气息。平淡叙述、寻常谈吃,却淡定内敛、酸咸苦辣、喜怒哀乐、自有风味。有评论说,他的谈吃,不同于周作人的书卷气,张爱玲的妇道相,梁实秋的饕餮貌。中国文人的怀乡散文中,“故乡的食物”是其中抒写不竭的主题之一,既是“说味之文”,又是“得味之文”。故乡的食物代表了味觉的记忆,它协助我们挽留日渐淡隐的故乡。( )

  汪曾祺先生在书中谈到了“做几个菜是很愉快的事,成天伏案,改换一下身体的姿势,也是好的,——做菜都是站着的。做菜得自己去。买菜也是构思的过程。得看菜市上有什么菜,捉摸一下,才能搭配出几个菜来。。。。买菜也多少是运动,去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我现在有这种感受了,读到这里,感到很亲切。

  汪曾祺在《豆腐》一文中谈到臭豆腐,“臭豆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毛泽东年轻时常去吃。后来回长沙,又特意去吃了一次,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这就成了‘最高指示’,写在照壁上,火宫殿的臭豆腐遂成全国第一。”其实我想说的是,真正好吃的臭豆腐都在市井小巷里,都是娭毑们做得好吃些,火宫殿只是名气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