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的风俗人情

时间:2021-08-31

  摘要:汪曾祺的作品大多在内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现他独特的文化情思。从他所描写的风俗民情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率性,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从他所刻画的人文画卷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从他所蕴含的民族情感中,我们品味到了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弘扬。本文从汪曾祺小说中的自然画卷、人文画卷和民族画卷去探寻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和谐情感。

  关键词:汪曾祺;自然;人文;民族;和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87-1

一、清新散淡的自然画卷

  “我一定要把它写的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汪曾祺如是说。汪曾祺的创作理念就是把小说的美与清新的自然、风俗的描写结合起来。正如他自己所说,“大地上涌动着人生的欢乐。”这种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

  先看一个片段:

  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枯黄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顶上去了。……河水解冻了,发绿了,沙洲上的残雪还亮晶晶地堆积着。

  ——《大淖记事》

  汪曾祺用他独特的简洁朴素的视角生动地为我们勾勒出了浓淡相宜的风景画。这些景色自然天成,景色随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变化,深深地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情怀。

  正如在《受戒》中,作者描绘了小英子家清新秀丽的风光:“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他用自然、清雅的笔调抒写着对故乡的回忆,将秀丽与恬静,沉重融入乐观,构建出作者独特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