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职业》练习及答案(3)

时间:2021-08-31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是三十多年前在昆明写过的一篇旧作,这一次是第三次重写了。)

  1982.6.29

【练习】

  小题1: 在写卖糕饼的孩子的叫卖之前,作者还写了好几种叫卖,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 赏析买糕饼的孩子的人物形象。(4分)

  小题3: 说说这篇小说的结尾的妙处。(3分)

  小题4: 小说以“职业”为题是不是太大了,改为“卖糕饼的孩子”好不好?为什么?(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各种吆喝声形成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各种忙碌的叫卖声也为小说定调,表现了动荡年代生活的奔波劳碌。

  ②描写了买糕饼的孩子的“同行”们,为买糕饼的孩子的出场铺垫。  ③各种职业,各种风格,与买糕饼的孩子的动听的叫卖声互相衬托,突出买糕饼的孩子的特点。

  小题2:是一个失怙,失学的儿童,但是少年老成,懂事尽职,在沉重乏味的职业中不失童趣童心。

  小题3:①是游戏,也是对自己的揶揄调侃,表现了买糕饼的孩子的童心童趣。

  ②是幽默,但是有些辛酸,是含泪的笑。

  ③意料之外,戛然而止,引人回味。

  小题4:不好。

  ①从内容上看,小说写了各种职业的吆喝,买糕饼的孩子是其中详写的一个点。

  ②从主题上看,职业是对人的限制,对人的拘束,意味着人的生活模式的固化,这种固化体现在一个孩子身上,格外令人同情。

  ③以“买糕饼的孩子”为题,主题会接近于“失落童年”;而“职业”为题,小说的内涵更深远,是“人生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