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卖蚯蚓的人》练习及答案(2)

时间:2021-08-31

  “不喝。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

  “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

  “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说明他存在的意义。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自然界需要维持生态平衡一样,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从某种意义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

  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描绘是很准确且生动的。

  乌先生接着说:“他就像一具石磨。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石磨和现在没什么不同。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