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眼中的汪曾祺与杨绛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汪曾祺先生在大家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铁凝眼中的汪曾祺和杨绛事如何的?

  铁凝是中国作协首位女性主席,是首位被授予“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的中国女作家。日前,收录她近十年来的散文、随笔、演讲、访谈的自选集《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出版,书中共31篇文章,都是作者自2007年担任作协主席以来的重要作品。书中的大量篇幅,如她与杨绛先生深情交往的细节、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文学对话等,都属于首次发表。

  书中既刻画了杨绛、马识途、汪曾祺、贾大山、张洁、井上靖、大江健三郎、诗琳通公主等文学家,也精选了作者在国际重大文学论坛上睿智、激情的演说,更可见深度对话中的真诚和犀利。

  作者以诗意之笔,将多年来铭刻于心的人和事,生活态度的真诚,对文学的坚守,与智者文豪的畅谈,对促进中外文艺交流的努力,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

  汪曾祺:相信生活,相信爱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母语无与伦比的优美。他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尤其是对中青年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大而深刻的。一位青年评论家曾这样写道:“在风行现代派的八十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青一代对母语的感情,唤起了他们对母语的重新热爱,唤起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因而又显出特别的"新潮",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他像一股清风刮过当时的中国文坛,在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里,他那些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名篇,无可争辩地占据着独特隽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够靠纯粹的文学本身而获得无数读者长久怀念的作家真正是幸福的。

  这是一个饱含真性情的老人,一个对日常生活有着不倦兴趣的老人。他始终不喜欢一个形容叫做“作家去一个地方体验生活”,他更愿意说去一个地方生活。一个通身洋溢着人间烟火气的真性情的作家,方能赢得读者发自内心亲敬交加的感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能达此境界的作家为数不多,汪老当是这少数人之一。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相信生活,相信爱”。因为,他就是相信生活也相信爱的。他深知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艰深。他的不凡在于,和所有这些相比,他更相信并尊重生命那健康的韧性,他更相信爱的力量对世界的意义。

  二九年五月十七日,汪曾祺先生忌日的第二天,我去福田公墓为汪曾祺先生献花。那天太阳很好,墓园十分安静。我随着立在路边的指示牌的引导,寻找汪老的墓碑。我终于在一面指示牌上看见了汪老的名字,那上面标明他的位置在“沟北二组”。沟北二组,这是一个让我感到生疏的称谓。我环顾四周,原来一排排墓碑被一行行生机勃勃的桃树环绕。几位农人模样的男子正散站在树下仔细地修剪桃枝。从前这公墓说不定就是村子里的一片桃园吧?此时的汪老,就仿佛成了这个村庄被编入“沟北二组”的一名普通村民。记得有一篇写汪老的文章里说,汪老是当代中国最具名士气质的文人。以汪老的人生态度,以他的真性情,“名士”“村民”或者都不重要,若硬要比较,也许汪老更看重过往生命的平实和普通。

  我在汪曾祺先生与夫人合葬的简朴的墓碑前献上鲜花,我再次确信,汪老他早就坦然领受了头顶上这个再寻常不过的新身份,这儿离有生命的树和孕育生命的泥土最近。走出墓地时我才发现,进门处还有一则“扫墓须知”,其中一条写道:“有献鲜花者,务请将花撕成花瓣撒在墓碑四周以防被窃。”我没有返回“沟北二组”把鲜花撕成花瓣——心意已经在那儿,谁又能真的偷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