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汪曾祺原文(8)

时间:2021-08-31

  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出席观看京剧《芦荡火种》,这不仅对北京京剧团是一次巨大的鼓舞,也把正在进行中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活动推向高潮。

  江青插手京剧《芦荡火种》的创作以后,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陆续不断地听到毛泽东关于京剧和京剧《芦荡火种》的有关指示,最初这些意见是江青向薛恩厚、肖甲等传达的,汪曾祺是间接知道的。毛泽东在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期间看了几场戏,其中包括《芦荡火种》。他对《芦荡火种》予以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意见。汪曾祺一直认为,毛泽东的这些指示是正确的,是高明的艺术见解,对改好《芦荡火种》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汪曾祺清楚地记得,毛泽东前后对京剧和《芦荡火种》的指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京剧要有大段唱,老是散板、摇板,会把人的胃口唱倒的。上世纪50年代的京剧现代戏确实很少有“上板”的唱,只有一点儿散板、摇板,顶多来一段流水、二六。《芦荡火种》里安排了阿庆嫂的大段二黄慢板“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就是受毛泽东指示的启发,才敢这样干的。

  毛泽东指示,《芦荡火种》中兵的音乐形象不饱满,要鲜明地突出新四军战士的音乐形象,要加强军民关系的戏。

  二是沪剧《芦荡火种》的结尾是新四军利用胡传魁结婚,化装成吹鼓手、轿夫,搞出其不意的袭击。最初改编为京剧,一直到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时的本子,也都是这样处理的。毛泽东认为,这样一来,结尾成了闹剧,全剧就成为风格不同的两截子了。应该改成新四军正面打进去。他说:“要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强调用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戏的结尾要打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