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好句好段

时间:2021-08-31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散文好句好段

  汪曾祺散文好句好段1

  1)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2) 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3) 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

  4) 流动的水,是语言最好的形象。

  5) 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6)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

  7)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8) 他(韩愈)提出一个语言的标准:宜。即合适,准确。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说过“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比如福楼拜。他把“宜”更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9) 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歌,骏马收缰,可长则长,能短则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0) 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11) 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12) 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13) 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14) 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15) 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16) 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17) 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