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名作《望岳》新解

时间:2021-08-31

  《望岳》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杜甫名作《望岳》新解,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有《望岳》诗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此诗为望东岳泰山而作。泰山为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北,地属古兖州。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参加中央政府举行的科举考试,不幸落第了。但诗人并不太在意人生的这次挫折,不久就开始了“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其《壮游》云:“忤下考功第,放荡齐赵间。”即是这段生活的真实记录。当时,他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司马任上,这次漫游既可开阔眼界,又可兼省父亲,可谓一举两得。虽然杜甫后来回忆往事时,曾不无自豪地说过:“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但他东游齐赵前创作的诗都没有流传下来。而流传下来的诗中,此诗是年代最早的一首。就是这样一首“少作”,清浦起龙对它评价却非常之高,谓“公集当以是为首”(《读杜心解》)。浦氏之言,自有过分拔高不当之处,但此诗写得比较成功,当是千载不刊之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风俗通•山泽》:“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迭代,故为五岳之长。”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无不萌芽、更相代于东方也。在古人的观念里,东方是新的一年与旧的一年的分界线,是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交接处,是自然界的生命从蛰伏或死亡到萌发或重生的转折点。泰山在中国的最东方,又为五岳之首,故以岱宗指称泰山。“夫如何”是怎么样的意思。“齐鲁”,指春秋战国时齐国与鲁国。其时泰山以南为鲁国,泰山以北为齐国。“青未了”,是说泰山山南山北,苍峰连绵不断,青青翠色一望无际,“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浦起龙说:“越境连绵,苍峰不断,写岳势只‘青未了’三字,胜人千百矣。”(《读杜心解》)确实抓到了此诗的精妙之处。《画禅室随笔》卷三《评诗》谓“‘齐鲁青未了’,寥落片言,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千古登临之口”自然关闭不了,但宋以后直接沿袭此三字入诗入词或化用其意者,比比皆是,不绝如缕,甚至乾隆皇帝不仅写有《青未了诗》,而且在其北京香山静宜园营造“青未了”之景观,为园中二十八景之一,可见杜诗影响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