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的思想演变(2)

时间:2021-08-31

  四、“安史之乱”,彻底放空;

  王维本来可以在这种半隐居的状态中度过自己的余生的,可是事不如人意,“安史之乱”爆发了,这次政治事件对整个唐朝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它使得唐朝由盛转衰,使得整个唐朝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更加使得文人墨客们和官员的状态整个发生改变,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和刺激。王维在此次事件中就是受影响很大的一位,彻底打垮了他的政治之路,导致了他整个晚年生活思想的颓废与重整。

  由于755年的“安史之乱”爆发的突然,朝内的各个大臣都没有来得及逃跑,少数人选择了投降,而大多数却成了叛军的俘虏,王维很不幸地成为了被俘的一员,他其实试图反抗“服药取痢,伪称喑病。”但“禄山素怜之,遣人迎至洛阳,拘于普救寺,迫以伪蜀。”②此时的王维写了“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这表达了他当时有多么怀念唐王朝而对叛贼拘禁的痛恨。后来他又写了《口号又示裴迪》,“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来表达自己渴望脱离罗网、向往自由的心情。至德二载,即757年,唐军收复了长安,虽然他没被处死,仅仅被降了一级,但他的心已不再从前了,此时的王维已经五十七岁了。

  在古代,气节是一个官场中人和知识分子最看重的一种精神,甚至它的作用都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然而,王维却任了伪职,即使不是心甘情愿,即使是被逼无奈,但是这一笔却是不可磨灭的一个污点。王维觉得羞耻与惭愧,他在《谢除太子中云表》中提到“况臣夙有诚愿,伏愿陛下中兴,逆贼殄灭,臣即出家修道,极其精勤,庶裨万一。顷者身方待罪,国未书刑,若慕龙象之俦,是魑魅之地,所以钳口,不敢萌心。今圣泽含宏,天波昭洗,朝容罪人食禄,必招屈法之嫌。臣得奉佛报恩,自宽不死之痛,谨诣银台门冒死陈请以闻。无任惶恐战越之至。”王维此时的心就是放空一切,想要出家,此时他的思想是已经定了的真正的佛家思想。然而,他的请求没有得到准许,他将自己的辋川别业献出来,作为清源寺。表面上看,他或许是为了赎罪,但是这才是他真正到达佛界的一种举动。佛曰,一切皆空,他现在依然将自己最爱的东西都献出去了,可见他此时情感的真实的彻底的顿悟。他对人生了无牵挂,别无他求,一心向佛。

  纵观王维的一生,他是由一个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知识分子变为了一个佛学占其主导思想的隐士。因为他的社会抱负和社会理想得不到实现,尤其是最后还沾了羞辱和自卑,他只能求援于自己的内心,超越功利,专注自然,人为地构造一个美好的心理防御,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如此的人生中得以超脱。这是他的生活经历使然,是他的个性使然,是当时唐王朝所经历的政治事件“张九龄罢相”“安史之乱”使然,我们不能光看到他的佛学,更要看到他的发展历程,如何有的这种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王维的诗歌,理解王维这个人。

  “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一个净化炉,人只有在痛苦的炉火中经过不断的煎熬,终于感到绝望,从而转向内心世界,才能达到超脱一切痛苦的神圣境界。”王维就是在经历了一番痛苦之后,终于超脱了生活给予他的一切痛苦,最后找到了心的方向,他归到了佛学的思想上去,将一切都看穿,一切都看透,让他的生活无论多艰难,也依然具有空空的美好,心灵有着得以休憩的圣地。

【唐代诗人王维的思想演变】相关文章:

1.王维的思想演变

2.论王维的思想演变

3.唐代诗人王维的简介

4.唐代诗人王维简介

5.唐代诗人王维研究:王维与“禅”

6.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有那些

7.小学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8.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