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2)

时间:2021-08-31

三、将画和诗相互验证(互为证明)。老师请学生以诗为依据,画一画庐山的瀑布,因学生对是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准确的画出在陡峭的山壁上,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老师出示一幅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从画中体会挂前川的美景,为让学生明白李白是站在远处观瀑布,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的全貌。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的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

  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紫烟”。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

  老师在引导学生画画时,紧密结合古诗,做到画是为了更好理解诗,从诗找到画的落脚点。这样诗画互为证明,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意思,凭借画来检测学生对古诗理解的程度如何,这一环节老师引导的到位、有效。

  四、鼓励学生有超越意识,体会成功感。老师范读古诗后,鼓励学生挑战老师,赛读古诗。老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及敢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整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也很广。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