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2)

时间:2021-08-31

  生1:瀑布就是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

  生2:我们这里有个“百丈飞瀑”,我看到那里的瀑布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很大,发出很响的“哗哗”声,站在下面很凉爽。

  (“瀑布”一词对学生来讲非常陌生,但意想不到的是生2碰巧到过王院乡的“百丈飞瀑”,她把她看到的、听到的及亲身感受讲得非常贴切,于是教师相机出示了庐山风景区的瀑布,让学生欣赏瀑布,使他们在脑海形成了抽象的瀑布形象,让学生与古诗中描写的对象走近一步。)

  片段二、第一次指导读古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

  2、指名请两位同学试读。

  男生1——初读古诗,读得并不熟练,甚至读得有些支离破碎。

  女生2——读得较为流畅,但没有明显停顿和重音。

  3、放录音,比较读,仔细听有哪些停顿和重音。

  4、小黑板出示古诗,指导学生划分如何停顿。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师一句一句地边范读边划分,第二句划好之后,学生马上就领悟了老师的意图,很顺利地就划分好了三、四两句该停顿的地方,并且根据往常念古诗的经验,学生们马上象模象样的、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经过教师的这一点拨,语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片段三、扶放结合,理解诗意。

  (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是有情感地朗读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对每句诗中的重、难点进行了适当的指导。)

  师:这首诗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