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望庐山瀑布》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见过瀑布?(生:……)

  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

  板书课题:12 瀑布

  2、听课文录音,看录像(1)(2)(3)

  3、师: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壮观、美丽)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分节学习,来感受瀑布的美

  (二)学习第一节 感受瀑布的声音美

  1、齐读第一节

  2、师:这一节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美?(生:声音美)

  板书:声音

  3、这种声音美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生:听到的)

  板书:听见

  4、师:瀑布的声音像什么?(生:好像……又像……)

  板书:好像……又像……

  出示小黑板-望庐山瀑布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瀑布的声音好像 ,

  又像 。

  5、师:叠叠的浪是怎样的浪?(边说边点叠叠)(生:一排排)

  6、看录像(4):涌

  7、风怎么样?(边说边点阵阵)

  8、师:这两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声音的什么特点?

  (生:声势浩大)

  9、指名读

  10、看录像(5) 好像……又像……

  11、齐读这一句

  12、师:瀑布的声势浩大,以至于我们才走在山路上就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板书:山路上

  13、齐读第一节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瀑布的色美

  1、指名读第二节 师边画简笔画

  2、师:作者在哪儿看见瀑布?

  生:正面

  板书:正面

  3、师:看见了什么?(生: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板书:望见 全身

  4、师:诗人用了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生:又惊又喜)

  5、指名读、齐读

  6、师:为什么又惊又喜?(生:意外,美)

  7、师:美到什么程度?(生:比喻)

  8、师:诗人又是怎样比喻的呢?(生:白银)

  板书:一道白银

  9、出示小黑板: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10、师:为什么这样比?写出瀑布的什么美?(生:白色、光泽;色) 板书:色

  11、千丈青山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生:高、青)

  12、看录像(6),体会千丈青山衬着瀑布的景象

  13、指名读

  14、齐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三节,感受瀑布的形美

  1、师:作者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 边说边移动人

  板书:脚下 仰望

  2、师:为什么要仰望呢?(生:山很高,要抬头)

  3、师:这时诗人又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齐读第三节

  4、师:现在诗人看到的瀑布像什么?(生:珍珠的屏)

  板书:珍珠的屏

  5、看录像(7):屏

  师:“屏”指什么?为什么将瀑布比作“珍珠的屏”?

  6、用赞叹的语气读这一句

  7、师:当阵风吹来,瀑布又有了什么变化?(生:

  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8、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写出了瀑布相对的静态美,这里写出了瀑布的动态美

  9、看录像(8):时时

  10、师:多美妙呀,如烟——飘飘悠悠,如雾——朦朦胧胧

  如尘——四处飞散 谁来读这句,把我们带入这种仙境似的美。

  11、小结: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多么壮观;而这随风飘洒的情景又显得迷迷蒙蒙,轻轻细细,又是一种轻柔的美

  板书:形

  12、齐读第三节

  (2)总结

  小黑板:

  1、这首诗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美?

  2、诗人观察和写作的顺序是怎样的?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师:让我们怀着同诗人同样的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这一首诗

  放录象(9):全诗朗诵

  (七)师:真美啊!今天我还要向大家介绍我国的两大瀑布

  看录像(10)

  (八)齐声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