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昌龄《出塞》的解读及王昌龄生平介绍

时间:2021-08-31

  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度:越过。

  阴山: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今译:

  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万里出征的将士呵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赏析:

  与多数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