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代表作有什么?他的诗歌特点是什么?

时间:2021-08-31

  王昌龄是我国唐朝时期的大诗人,他的诗歌意境开阔,语句优美,耐人寻味,有着高度的概括和富有表现力,读起来朗朗上口,被人们称为诗家天子。七言圣手。作为我国唐朝历史上杰出的诗人,写下了许多诗篇,流传于后世,而王昌龄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应当属《出塞》和《从军行》这两首。

  《出塞》是早期王昌龄奔赴边塞所作,这时唐朝正处于盛唐时期,国泰民安、人民生活美满,王昌龄奔赴边塞,看见边境都是战后留下的景象,完全没有中原大地的富饶强盛,此地人烟稀少,万物疮痍,守城将士虽然顽强抵抗外地的侵略,但是国无良将,百姓依然常年饱受战乱,人民渴望和平,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这首著名的边塞诗,由景致描写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出人烟稀少的边境高地在凄冷的月光下显得格外苍凉,诗人还暗示,此地从秦汉时期开始就常年打仗,战事就未曾休止过,万里长征人未还指出这里距离中原大地有很长一段距离,由于战事的频繁,出征的将士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有的已经成为了敌人刀下的冤魂,有的常年驻扎在边关,所以都回不了家,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创伤,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怎样才能让人民摆脱这种痛苦,怎样才能让常年不能回家的将士回到故乡呢?所以诗人表达了他的愿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人用汉代名将卫青、李广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指责诗人所处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能出

  现良将,驱逐敌人,保家卫国,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从军行》有七首,流传最广的就是其中的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全诗通过描写了青海湖上乌云密布,湖的北面,连绵的雪山隐隐约约,越过雪山就是西北边境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唐朝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横亘数里的画卷刻画了当时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的生活和战斗状态,这两句不仅写景,同时还表达了诗人和将士们复杂的感情,流露出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为了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后两句由情景交融转变为直抒胸怀,尽管战争环境艰苦、激烈,但戍边战士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被黄沙给掩盖,而是在风沙的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定,许下不破楼兰终不还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