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对唐诗发展的贡献(3)

时间:2021-08-31

  杨炯,是“四杰”中生活相对安稳的一个。他的边塞诗风格遒劲,但总体成就却小一些。卢照邻,是他们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位。他中年时,因身患风疾而瘫痪,后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投颍水而死。卢照邻的诗尤其是病后的作品,如《五悲》中句子:“孤猿哀怨,独鹤惊鸣,萝月寡色,风泉罢声。嗟昊天之不吊,悲后土之无情。”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一字一句,镂出肺肠”,让人不忍卒读。这是在矫饰、优雅、节制的“宫廷体”中所找不到的。“四杰”中,骆宾王最富传奇色彩。孤傲的性格,不羁的才情,使他的诗呈现出清刚劲健的美。“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写古人,也是在写自己。

  卢照邻背离宫廷体,采用的是楚辞体;与他不同,王勃写得最好的作品是律诗和绝句。他使律诗转向简单化和个性化,但仍不失严谨。这正是他对发展盛唐律诗的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最著名的一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不同于宫廷体的地方起码有二:一、这是表达自己感情的,而宫廷式只有脱离社会现实的赞美;二、它的表达直接、朴素,而后者语言矫饰是共性。这首诗语言的清新之处还在于,一洗送别诗的穷愁伤感之态,代之是昂扬奋发的风貌,这与初唐的气象是一致的。

  再者,宫廷体多用一些妙语和警句,尤其是在结尾。如上官仪《咏雪应诏》:“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飘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但王勃的诗句则追求含蓄蕴藉的美。他的五言绝句《山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从诗的取材上,王勃走向了外部更广阔的世界,他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

  鱼床侵岸水,鸟道如山烟。

  ――《春日还郊》

  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易阳早发》

  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

  ――《临江》

  当然,王勃仍从宫廷体诗中继承了很多东西,他的诗仍不失整饬和雅致。这从王勃留下的大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出来。他没有像李白杜甫那样完全与宫体诗分裂。因此,我们称王勃创造了一种新的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