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的课程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知识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2、情感目标:从本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3、技能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 堂 拾 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出示课题:少年王勃要求齐读课题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王勃给了你的什么样的印象?

  2、就连课文中的都督也忍不住要这样赞叹(出示句子:“奇才!真是奇才!”):引读——“奇才!真是奇才!”

  3、教师:什么叫奇才?

  4、教师:王勃到底是什么样的奇才,让我们回到两千年前,重温王勃写作这两首诗的情景吧。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2、这里你能体会到王勃是位奇才吗?

  指导学生抓住“听说”“请”体会。

  教师:少年王勃14岁就已经中得举人,名声远播,就连都督也忍不住要瞧瞧这毛头少年到底有没有才华。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2、3、4小节,看看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2、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时写得快?

  (2)王勃为什么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是他以前就到过滕王阁吗?还是写这文章太简单了?他的文思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看来众人对当场写文章都感觉十分为难,难道这些来的人都是目不识丁的人?你说是些什么人?

  对呀,来的不是才高八斗,至少也都是青年俊才,那他们怎么都不敢写,心里都在想什么?你能猜透他们的心思吗?

  指导朗读

  教师评价:那你能将体会到的客人们为难的神情给读出来吗?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众人的心态。

  (3)当其他人在那儿你看我,我看你的时候,王勃却站在窗前“凝望”。他看到了什么?谁来把王勃看到的美景读一读?

  (4)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

  (5)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么样写,所以他提笔的时候才会(引读: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3、理解第四自然段:

  (1)王勃写文章的时候速度特别快,那他写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那你们也拍着桌子把都督夸奖王勃的话读一读!

  (3)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学生回答并出示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4)这两句话是滕王阁序中最出名的两句,至今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所展现的美景就是刚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来细细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景色!

  (5)如此美丽的奇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热情,当即就用这两句话把它描述下来了。(再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读。)

  (6)同学们,王勃写的文章令都督拍案叫绝,我们平时写的文章能让人拍案叫绝吗?为什么?

  (7)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王勃看景物的时候是怎样的?(边看边想)

  (8)这就是勤思考,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4、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对王勃的敬佩,带着对他的赞美,一起读读2、3、4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