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欧阳修和王安石(2)

时间:2021-08-31

  C人际关系。

  入钱惟演幕,认识尹洙,受到影响,得到帮助。后来赏识或推荐苏洵、司马光、王安石、梅尧臣、苏舜钦,录取二苏、曾巩。人品端正、才学兼具,文学理论和创作都成为一个时代的制高点,又领导如此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备受尊敬。

  (三)理论主张

  A在文道关系上,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答吴充秀才书》:“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祖择之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B强调道的现实性。要有具体的时代内涵,能解决社会和人生中的难题,这样就保证了作品的充实和新鲜。《与张秀才第二书》:“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

  C重视文的作用。从文与道的关系出发,强调文对道的意义:《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强调文的独立意义:《与乐秀才第一书》:“古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D 自然的风格。曾巩《与王介甫书》:“孟韩文虽高,取其自然而已。”《与张秀才第二书》:“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事文类聚》:晓寐匪祯,札闼洪休。夜梦不祥,书门大吉。

  (四)文

  革新的对象:西昆体,虽然遭受打击,但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太学体,国子监直讲石激烈反对西昆,太学生矫枉过正,奇险奥涩。欧阳修反对两股势力。其中前者的弊病已经为众所周知,而后者正兴盛。欧阳修尤其着力于反对后者。利用嘉佑二年知贡举的机会,痛击这种乖张的文风,“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事遂变。”《梦溪笔谈》:嘉祐中,士人刘几,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嶮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欧阳公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时体为之一变,欧阳之功也,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公曰:“此必刘几也。”戏续之曰:“秀才刺,试官刷。”乃以大朱笔横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判大纰缪字榜之。即而果几也。復数年,公为御试考官,而几在庭。公曰:“除恶务本,今必痛斥轻薄子,以除文章之害。”有一士人论曰:“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公曰:“吾已得刘几矣。”既黜,乃吴人萧稷也,是时试《尧舜性仁赋》,有曰:“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公大称赏,擢为第一人,及唱名,乃刘煇。人有识之者曰:“此刘几也,易名矣。”公愕然久之。因欲成就其名,小赋有“内积安行之德,盖禀于天”,公以谓“积”近于学,改为“蕴”,人莫不以公为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