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苏轼逸事三则(2)

时间:2021-08-31

  三、 王安石再难苏轼联

  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学士虽是奇才,一时却寻对不出。但后人,已代东坡学士对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假托乩语,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有金山、银山、玉山。苏东坡刚好游览过。但还是不能成对,至今仍无人对出,大家不妨一试。

  自作聪明的苏学士(答案)

  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存在着"轻率概括"的错误。"轻率概括"是归纳推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逻辑错误。"轻率概括"也叫"以偏概全",是指只根据少数的个别事实,就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并且把这个结论看作是必然的、无可怀疑的论断。

  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他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出现了这个反例,苏东坡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 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 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 桂枝香 》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 泊船瓜洲 》中的“ 春风 又绿 江南 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