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虔州学记翻译(3)

时间:2021-08-31

  王安石《虔州学记》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盗夺之奸,视天下为多 视:考察,察看。

  B.而考之以十月者,知州事钱塘元侯也 考:落成,建成。

  C.周道微,不幸而有秦 微:衰落,衰败。

  D.《诗》《书》能循而达之 循:遵守,沿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卑陋褊迫不足为美观 ②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B.①于是州人相与乐二侯之适己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①使之深知其意 ②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①虔虽地旷以远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直接阐述自己观点的一项是

  ①而后改筑于州所治之东南,以从州人之愿

  ②先王之道德出于性命之理,而性命之理出于人心

  ③彼其为愚,亦独何异于秦

  ④如将复驾其所说,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⑤善乎其言,虽孔子出,必从之矣

  ⑥则虽抵禁触法而不悔者,亦将有以聪明其耳目而善其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⑨⑤ D.④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虔州地域空阔,教育设施落后,蔡侯、元侯二位地方长官能够顺应民意,不辞辛苦, 先后为建设学校付出了心血。

  B.作者认为秦朝焚烧《诗经》《尚书》、杀害学士、废除学校却不能使统治长久,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白先王道德是性命之理的道理。

  C.作者满怀激情借本文向当时天子进言,要读圣贤,广立学,对学校在教化百姓、培养仁义之材方面充满期待。

  D.作者不仅叙述了虔州建立学校的始末,更借此评价了古人对道德人心的不同认识, 阐述了自己对学校教育的深刻见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人欲合私财迁而大之久矣,然吏常力屈于听狱,而不暇顾此,凡二十一年。(5分)

  (2)盖上失其政,人自为义,不务出至善以胜之,而患乎有为之难,则是心非特秦也。(5 分)  参考答案

  1.A(视:比照,比较。)

  2.B(助词,主谓之间,不译。A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C①代词,它们的;②语气副词,还是。D①连词,表并列;②介词,因。)

  3.B

  4.C(“向当时天子进言”文中无依据。)

  5.

  ⑴(5分)虔州人想要聚集私人财产(或“集资”)迁移并扩建州学已经很久了,但是官吏常常在处理诉讼案件上精力耗尽,没有空闲顾及此事,总共有二十一年了。(注意“合”“大”“屈”“听狱”“凡”的翻译。)

  ⑵(5分)上层施政有过失,人们就按照自己的意志(或“自己认为合乎正义的标准”)做事,不追求做到最好来超过他人,却忧虑有所作为的艰难,那么这种想法不仅仅存在于秦朝啊。(注意“义”“务”“患”“特”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