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生活不修边幅(2)

时间:2021-08-31

  因为这件事,让宋仁宗误以为王安石是一个虚伪矫情的伪君子。皇帝的理由是:一个人可以不喜欢钓鱼,也可能会在漫不经[注: 不经 拼音: 解释: 1.不合常法。 2.谓不见于经典,没有根据。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 4.不禁;禁受不起。心中想错吃了几粒鱼饵,但他不可能稀里糊涂地吃掉整整一盘子鱼饵。我们知道,在西方文化史中,常常记载当一些哲人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会产生许多稀奇古怪的举动。对此,只能由每个人作出自己的判断了。

  但同类的事情并不只此一件。

  还有一次,王安石的朋友与王安石的夫人聊天。王夫人抱怨自己根本无法知道相公究竟喜欢吃什么菜。那位朋友很奇怪,他觉得王安石特别喜欢吃鹿肉丝。原因是,当天中午吃饭时,他亲眼看到王安石将一盘鹿肉丝吃得干干净净。王夫人问道:“那盘鹿肉丝当时放在什么位置?”朋友回答说:“在王安石眼前。”王夫人说:“那你们明天把鹿肉丝放得远一点试试。”第二天吃饭时,大家将鹿肉丝放得远了一点,将另外一盘菜摆在王安石眼前。结果,王安石将眼前的那盘菜,同样吃得干干净净。饭后大家问起来,他根本不知道刚才桌子上还有一盘鹿肉丝。

  不仅是吃饭,在衣着上也大致如此。一次洗澡时,王安石的一个朋友用一件干净的衣袍,换走了王安石的脏衣服,想看看他有什么反应。谁知,王安石根本没反应,穿上就是。人家问他穿的是谁的衣服,他茫然不知衣服已经换过了。

  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过目终身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读者无不叹服其精妙。而且他口才极好,史书记载说:王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据说,他经常能够在众多反对者面前,旁征博引,雄辩滔滔,自圆其说而令人哑口无言。最后,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就是说,这是一个慷慨果敢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对自己非常自信,立志要改造这个世俗的世界。  公元1042年,即宋仁宗庆历二年,王安石22岁。这一年,他以第四名一举高中进士。此后一生为官,官居宰相高位前后达8年。但是,他从未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戚某过私利。就连后世相当厌恶他的批评者,都承认所面对的是一个真诚、虔敬的洁身自好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