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爱丽丝(2)

时间:2021-08-31

  “爱丽丝”一长大童话控为何惊呼受不了?

  “小时候的美好幻想全丢了!”“请给爱丽丝留一点童真吧!”最近上映的3D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浇灭了很多人心中美丽的童话幻想,看过童话原著的观众如是叹息。

  片中爱丽丝不再是童话中9岁的小女孩,而是19岁的少女。长大了的爱丽丝到底怎么了?4月2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诞辰205周年,也是儿童阅读日。有网友就认为,最该请中国作家,尤其是儿童作家来看看《爱丽丝》。

  《爱丽丝》不再甜美

  里面的动物都有一点神经质

  《爱丽丝》取材自英国作家路易斯卡罗尔家喻户晓的童话书,但爱丽丝“长成”了19岁的少女。

  “我们希望这是献给童心未泯的成年人的童话。”《爱丽丝》的出品方解释说。事实上,导演蒂姆波顿执导的电影,从《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火星人玩转地球》到《断头谷》,无一不以成人为主角,且“少儿不宜”。

  爱丽丝变大之后,被不少观众认为“缺失了童真,是经典童话的堕落”——片中有很多成人化的情节,比如爱丽丝为逃避富商之子的婚约而误入树洞,开始仙境之旅。同时,爱丽丝和“疯帽子”之间还有着超越友谊之上的情愫。片中人物造型有些恐怖,比如红桃皇后、炸脖龙看起来很是吓人。

  玄幻作家蔡骏说,作为一部针对特定人群——波顿“粉丝”、德普“粉丝”、童话控、萝莉控的特效电影,《爱丽丝》中的“仙境”带有浓重的19世纪伦敦气息的“鬼魅哥特”风格,而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明亮甜美——那里的植物要么是张牙舞爪的枯藤老树,带着丝丝鬼气,要么是鲜艳到刺目的大蘑菇;那里的动物都有一点神经质,不是抽着烟袋装苏格拉底,就是絮絮叨叨自诩天下无敌,连最可爱的妙妙猫都是一个有着不光彩历史背景的“帽子控”;那里的人更不必说,基本上没有正常的,一个头两个大的红心皇后偶尔还能制造点幽默,反倒是貌似正义的白皇后,骨子里却是一个伪善的君主。

  “从幼儿园老师娓娓道来的童话故事,到少年时期争相观看的动画影像,太熟悉那个天真纯洁的小姑娘爱丽丝了。但是波顿所信奉的童话世界,已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形象了,它不再是为孩子们准备的。”80后作家那多也曾是这部童话的追捧者,他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小时候也看过爱丽丝的原著,我觉得场景很唯美,幻想色彩很浓,是典型的童话意境,所以它才成为经典,现在被这样颠覆我有些接受不了。”儿童作家杨红樱说。

  童话多经过粉饰

  格林童话其实充斥了性与残暴

  爱丽丝一长大,为啥大家就惊呼受不了?

  蔡骏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童话经典,尤其“王子与公主从此过着幸福日子”的《格林童话》曾是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但是有一次我编杂志的时候发现,其实很多童话原版都很成人,都是成年人视角的游戏,未必适合小孩子看。”

  而现在,他完全改变了童话故事的既定形象:白雪公主本是个骄傲自大、与父亲有不伦之恋的女孩;睡美人竟是因卷进欲望风暴才沉睡百年。无限美好的格林童话“是个母亲念给女儿听时,会不由得羞愧脸红的故事集”。

  以白雪公主为例,传统版本中的白雪公主因继母嫉妒其美貌,而被继母派人带到野外杀害,逃生后,继母还用毒发梳、毒苹果几次欲置公主于死地,幸得七个小矮人的鼎力帮助,并遇上了一位爱她的王子,公主才终于和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在《格林童话》成人版中,对白雪公主下毒手的却成了公主的亲生母亲,母亲之所以对公主恨之入骨,是因为国王竟对公主有了超乎父爱的恋情,而且父女俩也真的发生了不伦之恋,书中还称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关系也非同寻常,而爱上公主的王子也被描写成恋尸癖!

  那多也感慨地说,我们记忆中那既浪漫又充满幻想的美丽的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再三删改之后的“格林童话第七版”,最原始的格林童话其实充斥了性与残暴,在世界各国流传了近200年的格林童话的唯美性就这样被打碎了。

  “我特别记得有一篇《海的女儿》的故事,结局是海的女儿最后回归寻找生命的意义,但是当时这个结尾我们是看不到的。可见,我们过往读的那些童话都是被粉饰过的。”那多说。

  出版人黄集伟也对记者称,中国流传的安徒生童话版本,甚至是“简约版”的。“一些国人认为黑暗的东西,都被删除了。”

  童话书不等于弱智书

  保守说教不适合现在的孩子

  “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觉得大人神秘。现在倒过来了,大人不了解孩子,觉得孩子神秘了。有些儿童作品出来以后,孩子们会评价说‘弱智’。”儿童作家赵冰波,一语道破了儿童文学一直的尴尬境地。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提到儿童文学可以脱口而出郑渊洁叔叔写的童话。现在的孩子,与以前的我们相比,是没有文学童年的。而且很多儿童书都会刻意粉饰,而不是巧妙善意地去表现,这种保守说教的尺度实在不适应现在的孩子了。我发现我身边的孩子就喜欢看很成人的书。”青年文学评论家夏烈告诉记者。

  近些年即便是经典作品也逐渐被《千与千寻》、《蜡笔小新》、《麦兜的故事》这样的动漫图书抢去了风头。这意味着,新经典的诞生,必然要吻合当下孩子的心理需求。

  黄集伟说,童话并非专为儿童写的故事。事实上,安徒生的书不仅是写给儿童看的,也是写给“有童心的成人”看的。

  “圣艾克絮佩里把自己的《小王子》献给了他的成年朋友,而不是一个小孩子,但这并没有妨碍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这些大名鼎鼎的经典童话作家,为什么都在强调童话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读物呢?这是因为,最终真正读懂它们的只有成年读者。”蔡骏说。

  而在欧洲,相当多的成年人、包括作家和艺术家,都有大量阅读童话的习惯,犹如他们阅读哲学和历史书籍一样,这些读者从童话中汲取的不仅仅有童趣和奇思妙想。例如,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曾深深影响过美国总统罗斯福;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是《毛毛》和《讲不完的故事》的作者,据说德国工人罢工时,大家人手一本《毛毛》……

  “我想我有一天也可以写儿童书,但它的定义不是写给儿童,而只是充满幻想的好的故事。请千万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智商。”蔡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