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后两句的诗意

时间:2021-08-31

  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题西林壁后两句的诗意,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题西林壁后两句的诗意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赏析

  这首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的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的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