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课堂赏析

时间:2021-08-31

  《题西林壁》是苏轼的著名作品之一。学习《题西林壁》的方式有很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题西林壁》的教材设计范文之一。希望大家多多阅读,学好《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其全诗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言]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古诗题西林壁的诗意_题西林壁原文教案_作者苏轼。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http://gs.tongxiehui.net/36473.html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古诗题西林壁的诗意_题西林壁原文教案_作者苏轼。

  [注释]

  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