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导案(3)

时间:2021-08-31

  ——师述:如此“良辰、美景、乐事”,岂能不“赏心”?那么,王勃的“赏心”之感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讨论后,明确)

  D、“赏心”的体现 风光之美、宴饮之欢

  探究3:品味一组写景的句子

  句一: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交流,明确要点):这两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可谓“写尽九月之景”。

  句二: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交流,明确要点):这四句借不同视角,写出了上下浑成之美:上联写出了阁前仰望,群峰竞秀、耸入云霄之势;下联写出了阁前俯看,滕王阁凌空而起,“流丹”写出了倒影之美,“无地”写出了悬空之感。

  句三:“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就冈峦之体势。”“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交流,明确要点):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写出了远近变化之美。“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登阁所见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闾阎扑地”四句则写远景。

  句四: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交流,明确要点):“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尽现虚实相衬之美。  探究4:王勃之言“二难并”,何以见得?

  ——结合注释,并联系第一自然段思考

  ——提问交流,师作明确:①“二难”指贤主、嘉宾。

  ②“二难并”意指自己既遇阎公、宇文这样的“贤主”,又遇胜友高朋、孟学士(文)、王将军(武)等。

  ——师述:如此天赐良机,不知王勃等了多久,岂能错过?(欲知王勃在“滕王阁”这个舞台上还将会有怎样的表现?且看下节课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