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滕王阁序》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教师引入: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少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初通文意,力争有所印象。

  2、初步理解,打好导读教学的基础。

  A、知文体:

  从写作目的看,《滕王阁序》是一篇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从行文特点来看,《滕王阁序》又是一篇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B、知背景、作者: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C、再读课文,力求读准::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D、知结构: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三、布置学生活动:根据上述思路,熟读和背诵全文,并依据注释先自译课文(课后继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原因颇多,但王勃当时年轻气盛,才思敏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插入故事:《唐摭言•卷五》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