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时间:2021-08-31

  《滕王阁序》是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一篇很有分量的文章,充满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教这样的文章,要想出新意很难。我在教学本文时抓住文化特色,从五代——王定保《唐庶言》中的故事引入教学,抓住王勃如何用文化气质征服古代俊杰的问题展开探究教学,效果不错。下面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导入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嘱咐子女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币,廷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袖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激趣问题:王勃是怎样征服古代俊杰的?

  二.课文鉴赏过程

  此文共四段,王勃分别以不同的文化气质征服了古人。

  (一)1、课文内容(第一段):高度概括洪洲形势与人才优势。

  2、征服秘诀之文化气质一:腹有才学气自华。

  3、文化探究教学切入点:质朴的心灵,聪明的头脑,仁义的心肠,儒雅而知理,这是古代君子的标准(《半部〈论语〉闯天下》)。王勃是一个天才少年,有古代的君子风范。

  4、明确课文中王勃文化气质的具体表现1)天才的质朴、聪明——王勃年纪善轻,而在座嘉宾均为当时名望之俊杰,但王勃文中却涉及天文地理知识,显出天才之学。(2)《滕王阁序》开篇显不俗——上自天文,下自地理,无所不包。(3)用典显才学——开篇用典,全文处处有典故。

  (二)1、课文内容(第二、三段):紧扣题中“秋日”与“滕王阁”,从不同侧面描写旧历重九秋高气爽的自然景观和滕王阁建筑的壮丽非凡。抓住前文洪洲地势之“雄”的特征来抒发真实感受。

  2、征服秘诀之文化气质二:诗人的心情+诗人的眼光,表达诗意的理想。

  3、文化探究教学切入点:梦一般干净的想象,水一般清澈的理想。

  4、明确课文中王勃文化气质的具体表现1)诗人的心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歌咏山河风光的佳句,是诗。是歌。是画。(2)诗人的眼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牧歌式的田园生活背景(和谐,安逸,闲适,恬静)。(3)诗意的理想——钟鸣鼎食之家。

  (三)1、课文内容(第四、五两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2、征服秘诀之文化气质三:相信自己,在逆境中不断看到希望。

  3、文化探究教学切入点:子曰“君子坦荡荡(心地平坦宽广)在孔子看来,忠于自己的原则,不为利诱,不为物移,始终保持个体人格的尊严和目标的统一,就会感到内心充盈而无忧无惧。(《半部〈论语〉闯天下》)王勃具有这样的气质。而恶劣环境,对“君子”来说,那只是一时的逆境,终有夜尽天明的时候;君子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王勃就是这样的人。

  4、明确课文中王勃文化气质的具体表现1)相信自己——“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在逆境中不断看到希望——“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四)1、课文内容(六、七两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征服秘诀之文化气质四:谦谦君子风范——水满自溢,守一份礼貌,少一分狂态。

  3、文化探究教学切入点:谦恭自守,必然会大得人心;虚下自处,必然会受人尊敬。

  孔子说:“君子做人不向大,有功不自傲。”君子不以他能做到的而瞧不起别人,不以自己不能做到的自愧于人。(《半部〈论语〉闯天下》)

  4、明确课文中王勃文化气质的具体表现:

  (1)守一份礼貌,少一分狂态。

  “勃,三尺微命,一芥书生。”——简单定位自己,并未因自己年少才高而恃才自大;……

  “扬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谦恭有礼,情真意切。……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礼貌谦让,不失分寸,非常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