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优质课视频(2)

时间:2021-08-31

  一、指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怀才不遇与时代无关。

  对应的文中的句子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贾谊大家都知道吧?李商隐有一首咏史诗,名字叫《贾生》,全诗是这样的:“汉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被誉为一代明君,他也知道贾谊才华横溢,有极高的政治才能,大名鼎鼎的《过秦论》就是贾谊的作品。他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秦国为何灭亡的原因,真是文辞雄丽,逻辑严密,而且气势如虹,王子读了之后一巴掌拍到桌子上,duang,喝水的杯子震掉地上直接摔成了八块儿,真是痛快!这就是传说中的拍案叫绝啊!然而,贾谊还是没有得到汉文帝的重用,在33岁时郁郁而终。李商隐这首诗呢就讽刺了汉文帝——既然贾谊那么有才干,你为何只向他问鬼神这些虚无缥缈的事呢?为何不问治理天下为苍生造福的事情呢?这就像一个人是唱美声的,你非得让他来唱京剧,不是奇葩吗?冯唐、李广、梁鸿呢,都是怀才不遇的例子,他们都生活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冯唐,他很有眼光,生活在汉代文景之治的时代,一直到汉武帝。汉武帝想要征用他当官,一看,嚯,九十多岁的老先生了,头发与胡子齐白,咳嗽与走路并抖,所以就只有算了。

  李广大家都熟悉,飞将军,生活在一代明君汉武帝时代,一生战功赫赫,可惜终生未能封侯,原因是两个字:数奇。什么意思呢?命不好。汉武帝认为李广的生辰八字不好,所以在一次答应了让李广攻打匈奴做先锋后还是暗地里让卫青把他换下了,那一战李广因此迷路而自杀,终生未能封侯。梁鸿生活在汉章帝时代,汉章帝也被誉为明君,班超出使西域就是他派遣的。梁鸿写了一首诗叫《五噫歌》,讽刺了汉章帝大兴土木,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汉章帝听说后,嚯,现在的人都吃熊心豹子胆了,连朕都敢批评讽刺,活得不耐烦了吗?来人,抓他丫的!于是派人去抓捕他,结果梁鸿就逃得远远的,而且隐姓埋名起来。

  所以,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指出了这个残忍的事实:怀才不遇无关时代,能怎么办?文章接下来的几句话沉痛之极:“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什么意思呢?没办法,认命吧!见机、知命,意思就是看透了这个事实,你就看开点吧。不然能怎么样呢?

  接下来的几句也是大家多多称道的几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直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几句大家都认为是王勃由前面的消沉变得积极向上,说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正能量,不能自暴自弃。有这方面的意思。但是,王子认为,其实这只是客套话,算不得数的。或者说,这只是自己开脱自己的话,是一种悲伤的达观。就像我们丢失了一件心爱的东西,明明心里难受的要死,却还是自己说:“丢了就丢了嘛,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要不然的话,他后面为何接着说“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呢?他用孟尝君和阮籍的例子,这俩人都是有才华的,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但生在不好的时代,所以以悲剧收场,不正是为了说明:无论是什么时代,明君也罢,昏君也罢,怀才不遇,是无法解释的。这里面有一种巨大的无奈感、绝望感。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那种解释,说这两个典故是反衬,说明王勃在短暂的消沉之后突然又振作起来,仍然要积极进取。这种解释有些道理,但王子觉得有点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