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优秀教学实录(5)

时间:2021-08-31

  师:胸襟开阔之后,感情有什么变化?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字来表明作者感情的变化。

  生:(七嘴八舌)“兴”“悲”。

  师:“逸兴遄飞”,飘逸的兴致很快地飞扬,他联想到什么?

  生20:“睢园绿竹”“彭泽之樽”“邺水朱华”“临川之笔”。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这些典故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21:这些典故都是文人墨客、宾客之间饮酒赋诗、极尽欢娱的人与事,跟眼前滕王阁盛会异曲同工。

  生22:他更关注的可能是宾客之间的那种和谐信任。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22:因为要抓住“气凌”“光照”这两个词,是说“超过”“胜过”陶渊明、谢灵运的隐逸之乐。可以推断,这个时候的王勃还是少年气盛,有拯世之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壮志难酬,不仅如此,还为此丢了官,牵连了家人。这样,才有了底下的“乐极生悲”。

  师:我赞同你说的。然而,兴尽悲来,又悲什么?还请大家分层次、分要点来说。

  生23:我觉得有四悲:一悲命运,也就是“成败在天”;二悲皇帝不召,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实现志向;三悲孤独无知己;四悲韶华易去,时运不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师:这就是乐到极点,也悲到极点。让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朗读课文第三、四、五段。(学生读书,声音洪亮,充满悲慨之气。)

  师:“乐极生悲”确实是全文的重要线索。但是,这种悲是不是始终一致?有没有发展?

  生24:我觉得王勃从四个方面来坚定自己的志向,超脱了前面的“兴尽悲来”的“悲”。

  师:我很喜欢同学们一开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有三点看法”“从四方面来说”,这是我们思维的层次性。说说看,哪四方面?  生24:第一从“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来直抒自己的志向;第二从“酌贪泉”“处涸辙”的生存环境上来说,要“觉爽”“相欢”,表明自己在厄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纯洁的思想;第三是从时空迁移上表明自己要坚持自己远大的志向,不能因为受遏而改变;第四,以孟尝君、阮籍为反例,提醒自己不能学习他们隐居、颓废、自暴自弃。

  师:我也是倾向于“乐极生悲”,“悲极”之后却不是“更悲”,而是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就好像苏东坡《赤壁赋》中一样,“悲”极之后是“释然”是“豁达”。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身处困境坚持不改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世道人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我想: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登山临水”的习惯,都有“兴尽悲来”的感慨,“兴尽悲来”的感情变化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屡见不鲜,譬如我们学过的《登高》《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等。请收集这方面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