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酒中趣”(2)

时间:2021-08-31

  二、“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陶凯以武功博得高位,曾经做过晋朝的大司马,但因出身寒微,被人讥为“小人”。到陶渊明出生以后,家道已大大衰落。在特别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象他这样的家庭出身,其仕进之路必定是崎岖坎坷、难有出路的。陶渊明少年时期,在儒道两家思想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中,养成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中不同的志趣。年轻时代的陶渊明即怀有济世之志,从29岁起,先后几次出仕,做过祭酒、参军、县令,然而每次历时都很短。诗人孤高自守,与黑暗的官场杆格难入。他初次出仕,做州祭酒,由于“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最后一次做官是彭泽令,一次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来,他手下的人禀告说,应当“束带见之”,他叹口气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当天即解职而去。从任职到去职,仅有80多天。

  几次从政的经历,使诗人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浇灭了诗人“大济苍生”理想的火花,终于走上“躬耕田园”的生活道路,然而,由此也成就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独创了田园诗的新形式,使田园诗成为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的新流派。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他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着突出的成就。而以嗜酒著称的陶渊明,似乎特别善于遣酒入诗,在那些清新又极富奇趣的田园诗中,仿佛时时可以闻到江南乡村飘逸的酒香,时时可以看到诗人诗酒耕读、极富情趣的田园生活。酒,为陶渊明的田园诗增添了无尽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脍炙人口的《饮酒》其五,是诗人酒后的作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写农村自然景色的恬美静穆和诗人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诗中不见一个酒字,但酒的韵味十足。人们常常慨叹“悠然见南山”中一个“见”字,十分地精妙,如果把“见”换成“望”,意思一样,而意趣就尽失了。而诗人为什么用“见”不用“望”呢?这里一半的功劳恐怕要归之于酒。诗人酒后薰薰然、陶陶然,在东篱采菊,偶一抬头见到南山。只有这一“见”字,才能准确、传神地表现诗人薰薰然的神态。而这一如神来之笔的“见”字,诗人恐怕也只有在酒意的朦朦胧作用中才能得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其艺术魅力应该说与酒的魅力是分不开的。?

  陶渊明爱酒、爱菊花。萧统《陶渊明传》中记有这样一件事:陶渊明“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花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江州刺使王弘)派人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后来,好事的文人们竟将这件事和由于上面一首诗作为典故,演化成重阳节饮菊花酒(也称东篱酒)、赏菊花、赋菊花诗的雅事,并逐步成为流传千百年的民间风俗。诗因酒而增色,酒随诗而传扬。诗与酒,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的一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侧面地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诗人劳作后,洗了脸洗了脚,坐在檐下休息,喝上几杯酒散散心。“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诗人与农民劳作后一起回家,并拿出酒来慰劳邻居。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酌。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诗人自己酿酒自己喝,孩子们在身边嬉戏。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诗人辞官归来,一路眉开眼笑,“载欣载奔”。牵着幼儿进入家里,满满的酒樽已经摆好。拿过酒壶和酒杯自斟自酌,斜眼看着庭院里的树枝,脸上露出喜色。

  不难看出,酒给诗人的田园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酒已深深地融入了诗人的田园生活。很难设想,如果诗人的生活和诗中都没有了酒,还会不会有陶渊明,还会不会有陶渊明的田园诗。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封建社会农村阶级和社会矛盾的粉饰。其实不然。诗人的田园诗赞美农村的恬美、宁静,歌颂邻里之间的淳朴真情和家庭生活的亲情,实际上是把田园与官场对立起来,用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用田园中人间的真情对比官场的欺诈和险恶,从而坚定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坚持固穷守节的志趣。诗人所说的“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三、“寄酒为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