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海阔天空(2)

时间:2021-08-31

  三、人间乐土“桃花源”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士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百姓背井离乡,纷纷逃避到山林。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农村,与农村各层人民长期相处、休戚与共,有着密切的交往和真挚的感情,对他们的痛苦生活以及美好愿望十分了解。在此基础上,陶渊明设计出了“桃花源”这样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这里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奇景,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的村落,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的男女老少,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桃花源人。在这个世界里,土地平旷,房屋整齐,人民生活古朴而富裕,熙熙为乐。但是,桃源理想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一点陶渊明也自知,所以通往桃花源的路径再也找不到了。陶渊明个人的力量,虽不足以扭转时代的巨流,但至少,天堂的影子在人间。“桃花源”在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里点燃了一支火炬,通过桃花源,人们可以比照自己生活的这个黑暗社会,为摆脱苦难、建立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理想社会而奋起。“桃花源”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美好追求与热情向往。

  车轮滚滚,历史带走了陶渊明,可他的精神永存在我们心中。我们站在回忆的河边,看着河水一点一点的流走,留在我们心中的只有那一抹傲视世界、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身影。这身影渐行渐远,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他的吟咏之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