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两首》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中间的十二句为全诗的核心部分,形象地描绘了田园恬淡的风光以及作者处于其间喜人的情趣。“开荒南野际”是说诗人一回归到自然就立即投入了开荒垦地的劳动,“守拙”是和官场的“巧取”相对而言的,表明作者鄙视功名利禄、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方宅十余亩”以下八句,则由近到远地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环境,这些景物都是农村极其平常的,但较之“尘网”来说,却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美好景物。诗人不但向人民展示了一幅幅山水画面,更把人引到了一种境界中去。在这里,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深巷中的狗吠声,树头的鸡鸣声,共同构成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境界,使人神往,使人流连忘返。作者如此着力营造境界,是因为诗人写作的目的不在于客观地描摹、介绍自然风光,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的情趣即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他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更能感受到诗人恬淡的心境,高尚超俗的人格。“户室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是这一层的小结,在上面描写的幽雅、自由的环境中,诗人可以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尘杂”就是指过去在官场中的繁杂之事,“无案牍之劳形”处于空室之中,自由自在,有一种独得之乐。

  最后两句是第三层,是对全诗的概括和总结,点明诗人对大自然神往的原因。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作者何以对如此平凡的茅草屋津津乐道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中”的缘故。“樊笼”即上文的“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失去自由;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极平常的一草一木,都会让诗人感到亲切和欣喜。“复得返自然”中的“复”是“又”的意思,形象地表达出诗人“迷途知返”,终于摆脱束缚后的轻松、自在和得其所愿后的欣慰。